三河:拥有历史与文化的魅力小镇 | 发布日期:2017-10-30 浏览:616 | | |
三河古镇,距今己有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,素有“千年古镇、风云战场、名人故地、美食天堂”之美誉。作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,三河古镇已成为省内外游客的旅游天堂。
保护:千年古镇至今仍“容光焕发”
近年来,三河镇抢抓合肥建设“大湖名城、创新高地”契机,不断加大古镇街区特色打造,将三河古镇打造成为别具风情的一座“特色小镇”。
如何更好地保护好古镇?这是三河人最先考虑的事情。多年来,三河镇坚持规划先行,坚持做到核心保护区不得随意改变现状,不得施行日常维修外的任何修建、改造、新建工程及任何有损环境、观瞻的项目。在必须的情况下,坚持对其外貌、内部结构、功能布局、内部装修、损坏部分的整修做到原样修复,并保证满足消防要求,着力保护“八古”景观等古镇历史风貌。
在建设控制区域,各种修建性活动务必在规划、文保等有关部门指导下进行,以取得新建内容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;在环境协调区的建设做到与古镇传统风貌协调一致,保持三河古镇外围完整的景观环境。
与此同时,三河镇按照“千年水乡古镇、小桥流水人家”皖中徽派风格,遵循“修旧如旧”、“一街一景”、“一桥一色”原则,注重做好观光步道、临水栈道、亭台楼阁、水榭护栏等修建复建和日常维护工作,最大限度保持和延续三河古镇建筑风格、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。
宜居:投入3亿元打造生态环境
碧水环绕,美景相映,秀美的三河古镇作为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,镇区内的建筑、旅游设施和植物群落、自然环境与产业融合协调、相得益彰。
近三年来,三河镇共投资近3亿元,开展了镇区生态环境治理、丰乐河沿岸综合治理等多个生态修复治理项目,对小南河水系6条支流、王祠大塘等多处沟塘进行治理,铺设污水管网达到29.5公里,整理出绿地面积12万平米,打造了三角岛、护城河等多个公园,镇区环境整治取得巨大成效,极大地改善了三河镇区环境,恢复重现了“三道河,河三道”的水乡古镇风貌,形成水绿相映的良好生态环境,并于2015年12月31日成功申报安徽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(试点)。
现如今,美丽的乡村生活家园,也是三河古镇的一道风景线。近三年来,三河镇先后投资2000万元,实施了木兰、茶棚、九联中心村建设以及环巢湖和合铜路边村庄环境整治,共涉及木兰、茶棚、九联、滨湖、西湖等7个村,完善基础服务设施,按照皖中徽派建筑风格对住房进行立面改造,建设社区服务站等公共设施,整体提升居住环境,成功打造出木兰特色美食村等特色村庄品牌,涌现出木兰生态园、鲤鱼窝生态园等一系列农家乐。
文化:特色传统文化引八方客来
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,韵味悠长的地方戏曲,还有丰富精彩的节庆活动,形成了三河古镇独特的魅力,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,特色小镇也成了经济小镇。
根据三河建筑的皖中徽派风格和水乡风情,三河镇保持其“小桥流水人家,古街小巷特色”的风貌。按照“修旧如旧”的模式,三河镇恢复近1000米的古西街、古南街,修缮恢复了杨振宁旧居、孙立人故居等名人旧宅,基本重现皖中徽派建筑风格古镇格局。同时规定在新城区所有建筑都符合仿古要求,所有古建筑一律不准翻建或随意改造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建筑美。
三河民间文化繁荣,不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合肥市地方剧种——庐剧的发源地,也有闹花船、车上轿、河蚌舞、花旦、兰花等传统节目,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。为了更好地发扬民俗文化,三河镇先后在春节期间举办过十五届民间文化艺术节,将独具地方特色的庐剧、黄梅戏、剪纸、指书、刺绣、编织等民间艺术搬到舞台,改编了源于三河的《小辞店》、《迎亲》等剧目,上演了浓厚乡土气息的《逛三河》、《街头故事》等小品,受到群众和游客的欢迎。
端午期间举办过六届水文化节,以三河地区的传统龙舟赛为主题,彰显三河浓郁的水文化;每逢节假日、双休日都在万年台举办庐剧、民俗、“英王巡城”实景小品等演出,每年演出场次达200多场,观众达数十万人次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三河的饮食融南北之长,风味独特,品种丰富,三河镇编纂了两批三河民间美食食谱和三河百花全鱼宴菜谱,整理旧时盛行的“八八席”、“八四席”宴席,重现淮军宴、杨家菜、孙家菜等六大菜系,并成功打造出茶干、米饺、米酒等美食名片,其中三河四子同乐米酒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。(文/图 记者 罗敏)
|